196 足少陽膽經 - 陽陵泉

【出處】出自《靈樞.邪氣藏府病形》: “其熱寒者,取陽陵泉。”

【取穴】在小腿外側,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中。正坐屈膝垂足取穴。

1、功效:

《醫學百科》:舒肝利膽,強健腰膝。

《互動百科》《淘中醫網》《小紅提養生網》:降濁除濕。

《醫砭-經穴庫》:疏泄肝膽,清利濕熱,舒筋健膝。

《郭長青等-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舒肝利膽,強健腰膝。 

《揚三甲等針灸腧穴學》:利肝膽,舒筋絡,通關節,泄濕熱。

2、主治:

《醫砭-經穴庫》:

古典:

膽病,善太息,口苦, 嘔宿汁,心下澹澹,脅下痛脹,吐逆,喉鳴,諸風,頭面腫,髀痺引膝股外廉痛,不仁,筋攣急,筋軟,筋疼,膝伸不得屈,冷痺,半身不遂,腳冷無血色,膝腫麻木,草鞋風。

現代:

膽絞痛,膽囊炎,膽石症,膽道蛔蟲症,肝炎,高血壓,習慣性便秘,代狀泡疹,膝關節痛,踝關節扭傷,漏肩風,落枕,肋神經痛,下肢癱瘓,足內翻,耳鳴,耳聾。

配穴:

偏風、半身不遂:曲池、環跳、陽陵泉。

喉鳴:膻中、天池、陽陵泉。

膽囊炎:7~8夾脊、內關、陽陵泉、膽囊穴。

冷風濕痺:環跳、陽陵泉,足三里。

脅痛:期門、支溝、陽陵泉。

膝腫:陰陵泉、陽陵泉。

《郭長青等-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

半身不遂,下肢萎痺,麻木,小兒驚風,破傷風,癲癇,心中驚惕,脅肋脹滿疼痛,嘔吐,口苦,善太息,黃膽,便秘,水腫,遺尿,腰骶痛,膝腫痛,腳氣,口、舌、咽、喉及頭面腫,寒熱頭痛等。

《揚三甲等針灸腧穴學》:

神經系統病:下肢萎痺,麻木,小兒驚風,破傷風,癲癇,心中驚惕等。

消化系統病症:脅肋脹滿痛,嘔吐,口苦,善太息,黃膽,便秘等。

運動系統病症:筋病,腰骶痛,膝腫痛,腳氣,無血色等。

呼吸系統病症:虛勞咳嗽。

泌尿系統病症:遺尿,水腫等。

頭面五官科病症:口,舌,咽,喉及頭面腫,寒熱頭痛等。

胃酸過多:陽陵泉配膽囊。(本部資料)

3、現代常用於治療:膝關節炎及周圍軟組織疾病,下肢癱瘓,踝扭傷,肩周炎,落枕,肋間神經痛,腰扭傷,高血壓病,肝炎,膽結石,膽道蛔蟲症,習慣性便秘。

4、臨床應用:本穴多用於腰腿肌肉疼痛症。

趙氏(1987)治療落枕95例,一次癒64例,二次癒18例,三次癒13例。

李氏(1984)取陽陵泉用巨刺法治療肩周炎,52例,10次為1療程,癒28例,顯效15例,好轉7例。

杜氏(1989)認為在治療肩周炎,腰扭傷,及筋脈牽痛,選用常用穴不效者加刺陽陵泉效果滿意。

王氏(1988)治療肩周炎15,例外傷2例,以陽陵泉為主,配用條口,曲池。劉氏(1991)用陽陵泉,肝俞,膽囊穴治療肝膽結石有一定療效,79例中有65例排出結石。

5、現代研究:

針刺陽陵泉可使膽囊收縮排石,能促進膽汁分泌,對奧狄氏括約肌有明顯解痙作用,對慢性膽囊炎,膽石症有治療作用。

針刺陽陵泉對腦血管血流量有一定影響.對急性缺血性中風病人,用針刺取得良好療效。

針刺右側曲池和陽陵泉,可使腦血流量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