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9 足厥陰肝經 - 太衝

【出處】出自《靈樞.本輸》: “注于太衝。”

【取穴】在足背側,當第一蹠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。正坐垂足或臥位,于足背第一、二蹠骨之間,蹠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處,當拇長肌腱外緣處取穴。

1、功效:

《郭長青等-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平肝熄風,舒肝養血。

《揚三甲等針灸腧穴學》:平肝泄熱,清頭目,理下焦。

《百度百科》《互動百科》:能燥濕生風。

《大紀元》:疏肝解鬱。

《醫砭-經穴庫》:平肝熄風,清熱利膽,明目。

2、主治:

《醫砭-經穴庫》:

古典:

頭通,眩暈,目昏,目癢,目赤痛,迎風流淚,唇歪,喉痛,嗌脅痛,腹乾,咽喉氣梗,疝痛,陰部痛,陰縮,癃`閉,遺尿,淋病,經癇,腹中雷鳴,嘔逆不食,飧泄,脅下支滿,少腹痛,大便難,黃膽,腰痛,寒濕腳氣,膝股腫痛,行步難移,產後汗不出、止、漏下、月水不通,乳癰。

現代:

肝炎,高血壓,神經衰弱,功能性子宮出血,滯產月經不調,乳腺炎,乳腺增生,肋間神經痛,近視,視力減退,青光眼,疾膜炎,血小板減少,面肌痙攣,手指震顫,震顫麻痺,癔病。

《壹讀網》:

生悶氣,焦鬱,憂愁難解,百憂解。

《百度百科》:

頭通眩暈,疝,月經不調,癃閉,遺尿,小兒驚風,癲狂,癇症,脅痛,腹脹,黃膽,嘔逆,咽痛,目赤腫痛,嗌乾,膝股內側痛,足跗腫,下肢萎痺痛,三叉神經痛,面神經麻痺,面肌痙攣,肋間神經痛,結膜炎,角膜炎,視神經炎,青光眼,鼻炎,鼻出血,咽炎,扁桃体炎,喉炎,頸部淋巴結炎,甲狀腺機能亢進,心繳痛,膈肌痙攣,胃炎,腸炎,肝炎,尿路感染,遺尿,疝痛,功能性子宮出血,睪丸炎,乳腺炎,腰骶神經根炎。

陰部痛,經痛:取太衝配三陰交。

4、臨床應用:

曹氏(1993)取太衝治療偏頭痛78例,取雙側太衝配患側外關,阿是穴,癒 41例,顯效29例,有效6例。

李氏(1988)取雙太衝治療巔頂頭痛20例,5次癒。

張氏(1982)取患側太衝治療眶上神經痛20例,1次癒8例,2~4次癒12例。

張氏(1985)治鼻衂不止23天一例,取雙太衝瀉法,1次而癒。

王氏(1990)治療呃逆不止,以兩拇指分別按呀太衝穴,強刺激,約1分鐘,呃逆減輕,5分鐘停止。

楊氏(1987)以太衝透湧泉為,酌情配合其它穴位治療癲狂,萎症,疝氣,昏迷等。

駱氏(1995)對太衝穴配穴的應用;配百會,四神聰治巔頂病;配睛明,合谷治目赤腫痛;配神門,神庭治失眠;配期門,支溝治胁痛;配內關,公孫治胃痛。

5、現代研究:

太衝穴對球結膜微循環有一定影響,這表明太衝穴能治療目疾,能改善眼微循環,增加了眼部血運。